摘要

目的:观察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本院诊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80眼),随机将其分为A组和B组,各40例(40眼)。A组采用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B组采用传统3.0 mm小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末次随访时间为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眼压、平均超声能量(AVE)、有效超声时间(EPT)、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角膜厚度、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矫正视力和眼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AVE低于B组,EPT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内皮计数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 d、1周角膜厚度均高于术前,且B组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1、3个月的角膜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B组SIA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8 mm微切口超声乳化吸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角膜,可减轻内皮损伤轻和手术源性散光,值得临床应用。

  • 单位
    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