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现代汉语中,"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功能完全一致,形式也高度相似,因此研究者常常将其视为同一结构的自由变体,并想当然地以为它们也有着共同的来源。但全面深入的历时语料分析表明,"最A不过"和"再A不过"两种结构的来源并不相同。"最A不过"是在明清时期表示极性程度义的"A不过"结构基础上,为了凸显强调程度义而前加高程度义副词"最"产生的,而"再A不过"则是由"N1再A也A不过N2"这一表极性程度的无条件让步假设句经由移位、省略、话题化和主语化等句法语义操作演变而来。在现代汉语中,二者的句法语义功能逐渐合流,但在形式上仍有细微差异,"再A不过"在使用频率上更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