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生态养鸭(将鸭按照一定的密度进行鸭舍饲养与在沟渠、河流、河滩地等自然环境放养相结合)的灭螺效果。方法通过绵阳市安州区人民政府对农户生态养鸭灭螺补助项目将117 000 m2的有螺环境分为20 000 m2的沼泽地,67 000 m2的河滩地、30 000 m2的硬化沟,每个环境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占1/2,进行系统抽样结合环境抽样法进行调查,调查钉螺的活螺密度。4个月后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活螺密度下降率,通过秩和检验,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活螺密度变化率差异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养鸭前活螺密度为2.49只/框,养鸭4个月后活螺密度为1.26只/框,活螺密度下降率为49.4%。对照组养鸭前活螺密度为2.48只/框,4个月后活螺密度为2.64只/框,活螺密度下降率为-6.45%。其中,沼泽地与河滩地养鸭组与对照组两组活螺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65),沼泽地养鸭前后活螺密度下降率为60.31%、河滩地养鸭前后活螺密度下降率为57.74%;硬化沟养鸭组与对照组两组活螺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65)。结论血吸虫病防控中生态养鸭灭螺总体有效,从局部环境看,沼泽地、河滩地钉螺密度的下降效果明显,硬化沟渠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