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安岭北部十五里桥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

作者:孙彦峰; 周传芳; 王久懿; 梁中恺; 姜平; 杜海双
来源:地质与资源, 2022, 31(05): 606-613.
DOI:10.13686/j.cnki.dzyzy.2022.05.004

摘要

十五里桥金矿床位于上黑龙江Au(Cu-Mo)成矿带内,上黑龙江盆地南缘、腰站断陷北缘与二十二站隆起南缘交接地带.矿床可划分为4个成矿阶段:Ⅰ—脉状黄铁矿-石英阶段;Ⅱ—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石英阶段;Ⅲ—浸染状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石英阶段;Ⅳ—少硫化物-碳酸盐阶段.其中多金属硫化物-石英阶段为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Ⅱ、Ⅲ阶段发育富气相和富液相型流体包裹体,Ⅱ阶段流体发生不混溶,均一温度介于283~394℃之间,盐度介于2.56%~7.99%(NaCl当量,质量分数)之间;Ⅲ阶段均一温度介于251~298℃,盐度介于2.56%~5.09%(NaCl当量,质量分数),属于简单的NaCl-H2O体系.H-O同位素指示成矿流体主要为大气降水;S同位素指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深源岩浆硫.十五里桥金矿床为火山岩容矿的浅成中温热液型矿床.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