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改性生土的耐久性对于生土建筑的长期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传统的糯米、桐油、稻草、石灰、水泥、细砂作为改性材料,将其按照一定比例单独或混合添加至素土中,通过抗剪强度和渗透性试验来研究其最佳改性材料含量。并开展其自然环境剥蚀试验、毛细水上升模型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龄期试验和扫描电镜试验,来探索其耐久性和微观结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改性材料添加至素土中,均存在一个最优改性材料含量,过少或过量添加改性材料均不利于改善素土的强度及抗渗性;改性土的抗剪强度约为素土的1.3~3.5倍,饱和渗透系数约为素土的1/3~1/1650。(2)不同改性土的抗剥蚀性约为素土的1.3~30.0倍,毛细水上升最大高度约为素土的24~93%,糯米基类改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在7~14 d的龄期上达到最大值,且随龄期的延长而减小,水泥基和石灰基改性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延长呈增大趋势。(3)改性土在自然环境下剥蚀后,孔隙面积分布比例(PP)减小幅度约为0.3~5.5%,分形维数(FD)减小幅度约为0.6~3.7%,而素土在发生剥蚀后,其PP和FD减小幅度分别为11.2%和4.3%。
-
单位陕西省水工环地质调查中心; 机械工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西安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