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北方寒地不同类型土壤随水耕年限增加的理化性质变化规律,选择黑龙江省三江平原地区3种典型稻田土壤(草甸土、草甸黑土、潜育白浆土)为研究对象,以未进行水稻种植的旱耕土壤为对照,测定土壤耕层、犁底层和心土层的容重、腐殖质碳含量、氧化还原电位和活性还原物质总量。结果表明:转水耕初期,草甸土、潜育白浆土各土层容重增大1.87%~40.85%,草甸黑土各土层容重减小1.72%~11.84%;除草甸土、草甸黑土心土层腐殖质碳含量减少5.24%~14%外,其余各土层增大4.49%~21.12%;各土壤由耕层至心土层氧化还原电位均为负值并减小252.9~279.8 m V;各土壤除草甸土心土层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减小0.59 cmol·kg-1外,其余土壤各土层增加0.97~4.86 cmol·kg-1。随水耕年限增长,浅育白浆土犁底层容重增加最多达40.41%,草甸黑土容重减少最多达12.94%;各土壤耕层和犁底层腐殖质碳含量均逐渐增大,其中潜育白浆土犁底层增大最多达57.76%;各土壤氧化还原电位均不断降低,其中草甸土耕层减小最多达383.8 m V;三种土壤各土层活性还原物质总量均增大,其中潜育白浆土增大最多达6.85 cmol·kg-1。研究结果对充分利用土壤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对实现水稻产量稳定及土地绿色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