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一般意义上的纸槌瓶,是以小口、细直颈、鼓腹为特征,细微之处每每有别。"纸槌瓶"一词最早可见于明代高濂的《瓶花三说》,它是以形命名,与之类似的还包括鸡首壶、葫芦瓶、瓜棱瓶等器物。因其造型与古人造纸打浆或捣衣时用的槌形工具相似,故被称为"纸槌瓶",清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又将其称为"棒槌瓶"。瓷质纸槌瓶作为一种仿外来玻璃器的器皿,由宋代"一色清纯"的简约精致,到元明时期的敦厚朴实,发展至清代华贵的棒槌瓶,逐渐完成了它本土化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