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对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

作者:袁慧敏; 孙燕; 李彩艳; 刘双巧; 张玉鑫; 刘锦钢; 汤阳; 张淑静; 冯婧; 郑丰杰*
来源:中医学报, 2022, 37(04): 810-816.
DOI:10.16368/j.issn.1674-8999.2022.04.150

摘要

目的:探讨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对不同时期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模型小鼠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糠酸莫米松组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小鼠采用2,4-二硝基氟苯(2,4-dinitrofluorobenzene, DNFB)反复刺激皮肤建立AD动物模型。于实验第4、18、32、39天4个时间点分别进行药物干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灌胃给予麻黄连轺赤小豆汤(11.98 g·kg-1·d-1),每日2次;糠酸莫米松组于小鼠皮损处均匀涂抹适量0.1%糠酸莫米松凝胶,每日2次;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常温蒸馏水灌胃,每日2次;每个时间点连续干预7 d。于第11、25、39、46天4个时间点分别考察各组小鼠皮损评分、皮肤组织病理学、皮肤酸碱度(pondus hydrogenii, pH)及经皮水分散失(trans epidermal water loss, TEWL)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AD模型组小鼠整个观察周期各时间点皮损评分、TEWL值均明显升高(P<0.01);第11、25、39天3个观测点pH值均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组小鼠第39、46天两个时间点TEWL值显著下降(P<0.01);第11、25、39天3个观测点皮肤pH值均明显降低(P<0.01)。HE染色发现AD模型组小鼠四个观察点皮肤组织表现依次为:表皮增厚,以棘细胞层增厚为主→表皮增厚,棘细胞层增生变厚→表皮增厚,棘细胞层显著增厚→表皮增厚减轻,棘细胞层增生减轻等;而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可明显改善模型小鼠皮肤病理改变。皮损评分、TEWL值、pH值的相关分析发现,皮损评分、pH值、TEWL值三者呈正相关关系,可共同加重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结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可有效改善AD模型小鼠皮肤屏障功能,以亚急性期治疗效果最佳。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