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灌溉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作者:宜丽宏; 王丽; 张孟妮; 毛平平; 党建友; 吴会军; 李银坤; 张永清; 张晶; 裴雪霞; 武雪萍
来源:灌溉排水学报, 2017, 36(10): 14-19.
DOI:10.13522/j.cnki.ggps.2017.10.003

摘要

为了确定山西省晋南地区冬小麦高产高效的节水灌溉模式,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微喷灌(MSI)、滴灌(SDI)和传统漫灌(CK)3种灌溉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期的土壤水分变化、生长性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其中SDI处理和MSI处理生育期灌水3次,分别为越冬期(12月9日)、拔节期(4月1日)、灌浆期(5月20日),每次灌水量为600 m3/hm2;CK按当地灌水习惯,于越冬期和拔节期灌水,每次灌水量为2 250 m3/hm2。结果表明,各处理越冬期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没有明显差异,灌浆期080 cm土层土壤含水率表现为SDI处理>MSI处理>CK,MSI处理、SDI处理灌浆期灌水,可满足灌浆期对水分需求,促进籽粒灌浆;与CK相比,SDI处理与MSI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单株分蘖数和总茎数、促进群体生长,显著增加冬小麦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质量,因而显著提高了籽粒产量。与CK相比,MSI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16.54%、5.21%,SDI处理穗粒数、千粒质量分别提高9.10%、11.78%,MSI、SDI处理籽粒产量分别增加了2.79%、3.35%;同时,SDI处理与MSI处理冬小麦生育期的耗水总量分别减少43.88%和41.64%,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83.15%和77.09%。因此,在山西临汾盆地采用微喷与滴灌可以取得明显的节水高产效果。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