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基因序列特点,以期寻找近年来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点变化的原因。方法收集鼠肺标本110例及2005—2015年就诊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临床诊断为轻型和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患者早期血标本121例,及部分典型出血热患者外周血标本100例,提取病毒核酸,进行序列扩增,电泳分析及基因测序,所得序列分型并与既往毒株基因序列进行比较,进行系统进化及同源性分析,结合核苷酸及氨基酸位点的变化,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点变化原因。结果轻型及不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基因序列扩增成功26例,其中HTN型14例,SEO型12例。典型肾综合征出血热标本扩增成功22例,其中HTN型19例,SEO型3例;黑龙江省人源与鼠源汉坦病毒与76-118株均存在变异,非典型病例标本、典型病例标本、鼠源汉坦病毒与标准株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74.4%~89.2%、87.4%~90.3%、88.1%~88.5%;人源及鼠源汉坦病毒同源性为79.7~99.1%,其中人源的Hljh38、Hljh39与其他毒株差异较大,与既往Amur病毒株H5、H8205同源性高,可达94.9%~97.6%,为同一亚型。推导的氨基酸与标准毒株比较部分位点存在变异,但未见明显的变异规律。结论黑龙江省肾综合征出血热临床特征较之前发生变化的原因与病毒型别的变化相关;同时也存在汉坦病毒变异,氨基酸位点变化,但具体变异规律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有待进一步验证。。

  • 单位
    齐齐哈尔市第七医院;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黑龙江省疾病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