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商鲁翔; 赵阳; 李瑞; 张文慧; 祖克拉·吐尔洪; 张疆华; 汤宝鹏*
来源: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8, 23(05): 379-383.
DOI:10.3969/j.issn.1007-5410.2018.05.006

摘要

目的探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因AMI入院、LVEF> 50%、Killip分级Ⅰ级或Ⅱ级的患者,根据是否发生院内死亡,分为院内死亡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基线临床资料,分析院内死亡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纳入736例患者,其中院内死亡组有45例患者(6. 1%),对照组有691例(93. 9%)。两组患者年龄、男性比例、脑血管病史、既往AMI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入院方式、梗死部位、血运重建、心电图QRS波宽度、B型利钠肽、心肌酶和肾功能等均有显著差异(均为P <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高龄[比值比(OR)=2. 521]、既往AMI病史(OR=2. 741)、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OR=1. 687)、下级医院转诊(OR=2. 372)、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OR=3. 231)和肾小球滤过率降低(OR=2. 077)是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男性(OR=0. 512)和血运重建治疗(OR=0. 237)是院内死亡的保护性因素。结论高龄、既往AMI病史、发病至入院时间延长、下级医院转诊、前壁或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和肾功能不全是LVEF正常的AMI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男性和血运重建治疗为保护性因素。

  • 单位
    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