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究接受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的老年肿瘤患者各临床指标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与置管后感染发生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单一类型肿瘤患者共128例,根据PICC后是否出现感染将患者划分为PICC相关性感染组和无感染组。对比两组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情况、肿瘤部位及肿瘤TNM分期等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两组置管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次数及PICC留置时间等PICC相关临床资料。对比两组PICC前血清降钙素原(PCT)及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表达水平。通过单因素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分析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感染的预测价值。结果 PICC相关性感染组中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比例、接受穿刺次数、置管次数、PICC时间、血清PCT及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感染组(P<0.05)。相关性分析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老年肿瘤患者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比例升高、穿刺次数增加、置管次数增加、血清PCT水平升高及血清hs-CRP水平升高均是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血清hs-CRP水平对老年肿瘤患者PICC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734,P<0.05)。结论 老年肿瘤患者在接受PICC后应注意避免发生医用黏胶相关性皮肤损伤,同时应当尽量减少PICC穿刺次数、置管次数并持续监测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从而降低PICC后感染的发生概率,有利于老年肿瘤患者预后及恢复。

  • 单位
    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省汾阳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