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以往研究,成都平原先秦时期的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一直较为连贯,不存在明显的间断,且各个区域的文化面貌较为一致,不存在分区现象。然而,很少有学者通过建筑遗存去验证这一结论。本文尝试将成都平原现有将近150座先秦时期建筑按照建造技术的不同分为沟槽式、干栏式、柱洞式和烧土类四大类。在此基础上结合建筑所在层位关系将其分为五期11段,分别对应宝墩文化、三星堆文化和十二桥文化的相关期段,但其演变过程与考古学文化发展过程并不同步,不同区域的建筑特征也各有所区别,意味着成都平原先秦时期的文化格局并非铁板一块,而是可以划分不同区域的。此外,高等级建筑目前只见于大型聚落的核心区域,一般建筑则分布相对较为随意,且有原址重建现象和不同遗迹集聚的现象。
-
单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