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与药物晶态相比,无定形态呈长程无序的分子排列,常表现出较高的表观溶解度和溶出度。然而,一些小分子无定形药物在溶出期间会出现聚集成团的凝胶化现象,并表现出显著低于晶体药物的异常溶出行为。本研究旨在考察无定形药物凝胶化与其异常溶出之间的联系,探索凝胶形成的内在机制。通过熔融冷却法制备了辛伐他汀(simvastatin, SIM)、卡维地洛(carvedilol, CAR)和厄贝沙坦(irbesartan, IRB)的无定形态,凝胶形成导致这3种无定形药物的溶出显著低于其晶态,经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表征,所形成的凝胶为致密的三维网络结构。无定形SIM、CAR与IRB的临界凝胶温度分别为8~15℃、25~30℃和45~50℃,无定形CAR与IRB的临界凝胶pH值分别为1和0.25。凝胶形成的机制与无定形药物向过冷液态(作为重要的驱动力)的转变及在酸性条件下质子化引起的自组装密切相关。此外,水对无定形药物的润湿性及药物自身特性的差异也会影响凝胶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