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泰西水法》(1612年)由意大利耶稣会士熊三拔与中国官员徐光启合著,其中对潮汐成因给出了独特解答,体现了耶稣会士在为传教而译介西方科学思想的过程中所采取的策略性知识转移方法。纵观东西方就潮汐涨落成因从理论上提出的概念化解释可以发现,尽管东西方在宇宙观方面大相径庭,对潮汐的见解却相差无几。然而,为了体现西方科学的优越性,《泰西水法》通过特殊的修辞来论述潮汐,相关段落的撰写分工也较为特别。为了验证熊三拔和徐光启的合作效果,需要将视角从知识传播方转向接收方,进而分析《泰西水法》在后世相关中文著作中的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