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前中期淮盐流通是在官府监督下由盐商自主运销的体系。到了乾隆末年,市场开始供过于求,淮盐进入滞销和跌价的困境。由此,轮规整散成为朝廷调控市场关系、改善淮盐困境的应对机制。随着时间推移,轮规对于保价和疏销的各自作用,呈现出从有效到失效的渐进过程。伴随着轮规的失效,淮盐跌价和滞销的困境加剧,直至淮盐市场的败坏和纲法体系的崩溃。而这一应对机制无力改善淮盐困境的原因,除了轮规整散的固有缺陷之外,还包括朝廷积年累月的额外财政索取,以及嘉道时期国内银价持续上涨的不利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