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西方接受美学家伊瑟尔强调读者在文本解读中扮演的角色。经典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相当于一个符号,与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理论中符号的特征不同,读者要通过进入文本深层次的文体规范的审美解读,建构出新的"所指",以及对应的并未以文字形式展现的"能指",这一过程体现出读者的言语异能。本文将以《史记·李将军列传》的解读为例,分析这一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