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颅骨额中缝变异标本考察

作者:李春婷; 徐湘江; 林素华; 何英姿; 于晋平; 罗文奇; 万莉莉; 吴长初
来源:解剖学研究, 2017, 39(06): 476-478.

摘要

目的观测国人额中缝变异的发生率和分类情况。材料考察标本来源于学院解剖标本库的200个颅骨中筛选出的12例额中缝尚未愈合的枯骨标本(未成人1例),性别未作分析。方法采用人类学非测量观察和体质测量考察方法。结果非测量观察发现12例额中缝变异标本中有1例疑似未成年人颅骨,其余11例属于成年。在200例颅骨中额中缝出现率考察:总概率为6.0%,属于完全性额中缝11例(5.5%),属不完全额中缝1例(0.5%)。12例额中缝颅型观察:属于长头型4例(占33%),中头型5例(占42%),短头型3例(占25%)。额中缝外形分类:微波型3例(占25%),浅锯齿型5例(占42%),深锯齿型4例(占33%)。额中缝前后连接类型考察:前后十字型8例(占66.6%),前错位3例(占25%),后错位1例(占8.3%)。体质测量:对11例完整性额中缝其中9例进行了测量统计,平均数为122.7 mm。X-影像考察:对2号和4号完整性额中缝标本进行前正位X-影像平片观察分析,发现2例额中缝影像均为连续锯齿型,其缝间嵌合边缘形态与相邻矢状缝形态结构相似,未见缝间骨阴影。结论根据以上考察结果初步分析,额中缝变异的发生,可能系额骨发生过程中,两侧骨化中心分别骨化,后期中央额缝没有骨性融合的变异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