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用法的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川崎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试验组45例。对照组予以1 g·kg-1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连续2 d+40 mg·kg-1阿司匹林肠溶片,qd,口服,持续1个月;试验组予以2 g·kg-1丙种球蛋白,一次性静脉注射+40 mg·kg-1阿司匹林肠溶片,qd,口服,持续1个月。比较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白细胞介素-6(IL-6)、IL-8、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56%(43例/45例))和84.44%(38例/4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的IL-6分别为(6.18±2.10)和(9.10±3.19)pg·m L-1,IL-8分别为(5.17±1.01)和(10.27±2.15)pg·m L-1,hs-CRP分别为(2.61±1.04)和(5.27±0.97)mg·L-1,TNF-α分别为(13.77±0.86)和(16.52±1.13)ng·L-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和头痛,对照组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恶心、头痛和寒战。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78%和13.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次2 g·kg-1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方案治疗川崎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1 g·kg-1丙种球蛋白2 d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方案,前者可更快地缓解患儿的临床病症情况,降低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单位安徽省儿童医院;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