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红禾麻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研究

作者:严福林; 黄明喆; 杜富强; 谭云飞; 刘庆怀; 魏升华*
来源:种子, 2019, 38(10): 52-56.
DOI:10.16590/j.cnki.1001-4705.2019.10.052

摘要

为了分析红禾麻(Laportea bulbifera)表型性状遗传多样性特征,应用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对栽培红禾麻植株性状、产量、浸出物含量与总黄酮含量等22个表型性状多样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红禾麻个体间叶部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叶长宽比(2.375 9),最大展幅面积最低(1.928 0);茎部一级分枝数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104 6),单株主茎数最低(1.880 1);药材产量和质量指标中,总黄酮含量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2.046 4),其次为浸出物含量(2.028 7)、总生物量干重最低(1.807 5)。主成分分析显示,前四主成分反映了22个性状的茎叶性状、叶片数、产量、浸出物含量和总黄酮含量等重要信息,累计贡献率达66.424%。聚类分析将红禾麻种质分为四大类群,第Ⅱ类群为质量选育的最优材料,第Ⅳ类群产量选育的理想材料。研究表明:红禾麻的表型性状多样性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