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了解本地区胃息肉的发病趋势及发病特点,比较不同类型胃息肉的发病影响因素,为胃息肉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20年8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3 204例胃息肉病人的临床及内镜病理资料,于2019—2020年随机选取有或无胃息肉的210例病人进行焦虑量表现况问卷调查。结果 5年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并行胃镜检查的病人15 844例,检出胃息肉3 204例,检出率为20.22%,其中男性1 025例,女性2 179例。5年间胃息肉检出率逐年升高,胃底腺息肉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腺瘤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胃底部息肉所占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胃窦部息肉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χ2=52.181、68.824,P<0.01)。胃息肉的病理类型与病人的性别、年龄,胃息肉的大小、数目、发生部位,病人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胃黏膜萎缩及肠上皮化生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关。焦虑状态在胃息肉与非胃息肉病人中差异明显,是胃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5.233,P<0.01)。结论 胃息肉是上消化道的常见疾病,检出率逐年升高。青岛地区人群最常见的胃息肉类型是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过去5年间增生性息肉占比明显下降,胃底腺息肉占比明显上升,提示对于质子泵抑制剂的长期应用以及Hp感染根除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更加谨慎。该病治疗需结合胃息肉病理类型及临床发病特点制定个体化诊疗方案。
-
单位三亚市人民医院;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