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作者:胡月; 郭晓红*; 李猛; 姜红芳; 那永光; 蓝金路; 王洪洋; 宋蕊
来源:河南农业科学, 2019, 48(03): 17-24.
DOI:10.15933/j.cnki.1004-3268.2019.03.003

摘要

以龙粳46和龙庆稻3号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氮空白栽培模式(N0)、当地农民高产栽培模式(FP)、高产高效栽培模式(HYHE)和超高产栽培模式(SHY),探究不同栽培模式对寒地水稻产量及稻米蛋白质组分、蛋白质、氨基酸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以期为寒地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龙粳46和龙庆稻3号的产量均以SHY模式最高,分别较HYHE模式显著提高14.24%和30.65%,较FP模式显著提高22.19%和40.21%;与FP模式相比,2个水稻品种在SHY模式下,水稻籽粒清蛋白、球蛋白、谷蛋白、醇溶蛋白、总蛋白质含量分别显著提高20.37%、12.94%、10.74%、28.26%、10.04%和26.79%、12.90%、9.96%、27.45%、8.72%,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含量、非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别显著提高5.30%、4.95%、5.48%和7.52%、12.38%、4.87%,而HYHE模式对其影响不显著;栽培模式对水稻籽粒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程度因品种和矿质元素种类而异,SHY模式对龙粳46 Zn、Na、Ca、Cu含量的影响较大,分别较FP模式显著提高46.77%、48.56%、69.35%、56.15%,而对龙庆稻3号Mg、K含量影响较大,分别较FP模式显著提高63.18%、46.16%;球蛋白、谷蛋白含量分别与Mn含量呈极显著、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Mg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综上,超高产栽培模式可以在保证寒地水稻高产的基础上,有效改善稻米的营养品质,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次之。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