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术前呼吸肌训练对心脏瓣膜病合并吸气肌无力(inspiratory muscle weakness,IMW)患者行双瓣膜置换术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入选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正中开胸体外循环心脏双瓣膜置换(二尖瓣+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165例,收集患者住院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最大吸气压(maximal inspiratory pressure,MIP)测定,根据MIP占预计正常值(predicted normal value,PNV)的百分比分为IMW组(MIP/PNV<70%)及对照组(MIP/PNV≥70%)。IMW组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兼顾患者意愿分为IMW1组及IMW2组。所有患者在术前1~2周开始进行有效咳嗽、咳痰技巧等基础训练。IMW1组在有基础训练上加强氧疗、雾化吸入治疗。IMW2组在1组基础上应用呼吸训练器(POWER breathe K5)进行呼吸肌最大吸力专项训练。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比例从对照组中筛选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等临床基线资料与IMW组相匹配的患者进行统计分析,比较3组患者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住院病死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入选IMW患者45例(IMW1组21例,IMW2组24例),对照组120例。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匹配后对照组患者45例,其临床基线水平与IMW组一致(P>0.05)。入选患者均存活出院,无严重肝、脑重要脏器功能障碍并发症。IMW1组术后新发心房颤动1例(4.8%),IMW2组无新发心房颤动发生,匹配后对照组新发心房颤动2例(4.2%),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W1组与对照组及IMW2组相比,术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34.7±12.6)min vs.(25.4±9.3)min vs.(21.3±10.3)min,P<0.05]及ICU停留时间[(96.4±39.5)min vs.(70.2±44.3)min vs.(69.8±30.7)min,P<0.05]更长,术后住院时间也更长[(15.7±4.9)d vs.(12.3±3.2)d vs.(12.0±4.2)d,P<0.05)]。IMW2组与对照组相比,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针对合并IMW的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进行有效呼吸肌训练可改善其术后预后。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