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选本“选界”变迁的角度对中国当代文学变迁展开研究,能有效避免思潮流派等研究模式的不足,又能很好地协调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之间的内在矛盾。如果说,20世纪50—70年代的选本编纂中选源和选域的宽窄表现出的是精英化与大众化的区别和分化的话,那么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选本编纂中,选源和选域的宽窄体现出来的则是地域空间分布中的文化政治学内涵。对一个选本而言,选源和选源的空间分布构成并不是无关紧要的,其某种程度上是一个重要指标,借此可以观察推测一个阶段或不同时代的文学发展脉络及其文化地理景观。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