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热带季风区樟树树干液流对降水的响应

作者:夏银华; 章新平*; 戴军杰; 王锐; 罗紫东
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1, 28(06): 144-161.
DOI:10.13869/j.cnki.rswc.20210511.001

摘要

为探究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树干液流对降水的响应,利用热扩散式探针技术(TDP)于2019年6月—2020年5月在长沙地区连续观测了樟树树干液流,且同步测定了土壤含水量和气象因子,分析了樟树树干液流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日变化特征、不同量级降水条件下的特征以及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对环境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1)樟树树干液流随天气的变化而变化,晴天高于雨天。晴天液流日变化呈倒"U"型单峰曲线,雨天液流随降水的分布呈单峰、多峰曲线或一直处于较低值。晴天气象因子对液流的解释程度比雨天高。(2)液流对不同降水量的响应不同,0~5 mm降水前后液流差异性不显著;大于5 mm降水后液流较降水前显著提高,但液流增幅与降水量之间没有明显的规律。5~10 mm, 10~25 mm, 25~50 mm和大于50 mm降水后液流增幅分别为13.2%,47.3%,20.6%和5.5%。(3)液流在少雨的土壤水分相对亏缺时期(RDP)较多雨的土壤水分相对充足时期(RSP)低,两个时期的液流与气象因子呈二次函数关系。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液流与蒸腾变量的关系可以采用指数饱和函数进行拟合。RDP时期樟树的蒸腾作用受到抑制,降水后RSP时期土壤水分条件改善,樟树对太阳辐射、温度、饱和水汽压差和相对湿度的敏感性增加,导水能力增强。研究发现,树干液流对降水的响应因降水量的不同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存在一定的降水阈值使降水后液流上升。降水可以通过引起气象因子的改变以及土壤水分的改善从而使樟树树干液流的水平提高。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