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以《青春礼赞》《京淑、京淑父亲》为例将朴根亨戏剧中出现的语言、动作、舞台装置、灯光、音响等与戏剧符号学理论联系起来,分析人物关系的变化过程中所展现的人物和氛围关系。并通过儿子、女儿对于父亲表现出来的差异以及传统家庭价值观的解构过程来重新理解“父亲”角色,将父亲从社会普遍价值观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