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角膜和晶状体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由于物体的位置在空间不断变化着的,为了把它们的像成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弯曲度和位置将时刻发生变化。追求完美的人往往希望物体的像成在黄斑中心凹处,根据凸透镜成像原理,像的位置不变,物体的位置也将不变。他们通过头部运动,使物体、晶状体、黄斑中心凹三者始终在同一直线上。如果通过晶状体位置的调整,像也可以成在视网膜上,但是要调节到刚好成在黄斑中心凹处,需要一点时间调整焦距,远没有头部肌肉运动快。对于这些人来说晶状体的位置调节太慢了,是多余的。物距缩小时,像距就增大,所成的像也就越大,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眼对物体的细微部分分辨也就越清楚。完美主义者又自然而然把物体放在离眼睛较近的地方。导致晶状体的弯曲度调节由人与物体距离的调节所代替。因此,近视形成的原因是:为了追求最佳的视觉效果,让头部运动和身体运动完全代替了晶状体的调节(包括位置调节和弯曲度调节)导致晶状体暂时性地失去调节功能,从而形成近视。根据近视形成的原因我们为此专门设计了一款的眼镜,这款眼镜可以大范围推广用来预防和治疗学生近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