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国每年有544 000例猝死发生, 70%发生在院外[1]。心脏骤停后如果旁观者在第一现场提供心肺复苏术, 存活的可能性要高出2~4倍。由此可见, 第一现场的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十分重要。可我国院外心搏骤停的存活率低于1%,远远落后于欧美国家的10%~12%[2-4]。要提高第一现场的心肺复苏率, 心肺复苏的培训是关键。可2017年的调查发现我国公众的心肺复苏培训合格率不到1%, 远低于欧美国家的30%以上[5]。增强公众急救意识, 普及急救知识, 提升公众急救技能和能力, 从而提升全民急救水平是我们医学专业人员应尽的义务。我科自2003年开始开展"第一现场, ’’救’在身边"的急救科普志愿培训活动, 并在培训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创新培训方法, 以提升培训效果。翻转课堂强调个性化学习, 它以教学对象为中心, 通过调节课堂内外的时间, 将学习的决定权从老师转移给教学对象, 是大学课堂常用的教学方式, 但很少在公众科普培训中使用。2021年10-12月, 本科在针对高校的公众急救培训中进行了一项对照试验, 对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公众科普培训中的作用进行了对照, 现报道如下。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