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意识障碍(DOC)合并脑积水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三博脑科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3例慢性意识障碍合并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指标主要包括: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意识障碍程度、发生脑积水的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在同期收治的120例慢性意识障碍患者中,43例患者(35. 8%)被诊断为脑积水接受了分流手术治疗。本组患者中,导致脑积水的原发病因主要为颅脑创伤(18例,41. 8%)和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25. 6%);意识障碍为植物状态者11例(25. 6%),最小意识状态者17例(39. 5%)。脑积水患者初始症状多表现为意识下降(74. 4%)、消化不良(58. 1%)和肌张力增高(39. 5%)。不同意识障碍程度的患者出现脑积水的时间也存在差异,严重患者(CRS-R评分<6分)脑积水主要发生在1个月内(72. 8%);中度患者(CRS-R评分6~9分)和轻度患者(CRS-R评分> 9分)患者多发生在4~12周,分别占60. 9%和48. 8%,但是不同组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00 3)。分流手术后患者症状多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CRS-R评分总体改善患者达77. 4%,消化功能改善达75%,肌张力改善达55%。结论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合并脑积水起病隐匿,无特殊临床表现;在影像学表现方面需与脑萎缩导致的脑室扩张鉴别。分流手术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脑积水的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