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迫于光绪三年史称“丁丑大旱”的严重旱灾,陕西大荔县民间影戏艺人为求生计逃荒至晋南侯马、曲沃,将碗碗腔影戏带到当地逐渐扎根。灾荒之下人口迁徙引发民间艺术传播合情合理,但以“旱灾驱遣”作为描述此番民间艺术流动传播的原因却存有局限,它不能解答作为逃荒行动为何去往受灾更甚的晋南曲沃,无法证明以曲沃为目的地的逃荒路线选择是随机亦或必然。本文通过田野调查与文献考证,在解答流传事件为何以侯马、曲沃作为迁徙标地时,深入探讨流传事件背后所展现的“晚清农业社会转型、农民土地生产依附程度减弱”与民间艺术流传的关系。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