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紫花苜蓿为研究对象,设置4个施氮量,分别为0(CK)、60(N1)、120(N2)和180(N3)kg/hm2,于苜蓿初花期测定叶片氮和磷含量、光合色素含量、气孔开度、抗氧化酶活性、氧化物质含量和干草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除第2茬氮含量外,苜蓿叶片氮和磷含量在N2处理最高,其中第3茬N2处理的氮含量最高,第1茬N2处理的磷含量最高,分别为53.85 g/kg和3.06 g/kg。与CK处理相比,叶绿素a、叶绿素b及类胡萝卜素含量均在N1或N2处理最高,且N2处理下不同茬次的最大增加量分别为11.4%、23.8%和47.1%。与CK处理相比,施氮可以提高苜蓿叶片的气孔个数和气孔开度。除第4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外,苜蓿叶片的SOD、过氧化物酶(POD)以及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均在N1或N2处理最高。苜蓿叶片丙二醛(MDA)、过氧化氢(H2O2)及脯氨酸(Pro)含量随施氮量增加均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MDA和Pro含量在第3茬N2处理下最低,H2O2含量在第1茬N2处理下最低,分别为2.51μmol/g、1.10μmol/g和56.41μg/g。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叶片氮含量与叶绿素含量和气孔开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H2O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叶片磷含量与生理参数的相关性不显著。合理的施氮量(120 kg/hm2)通过增加叶片氮和磷含量来提高苜蓿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进而增加苜蓿的干草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