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精准个性化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董柱; 张本; 曹一秋; 刘莹; 郑燕纯; 杨博; 王晓武*
来源: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020, 36(02): 173-177.
DOI:10.13201/j.issn.1001-1439.2020.02.018

摘要

目的:评估3D打印心脏模型在干下型室间隔缺损精准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8-06-2019-07收治的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患者的CTA影像学资料,将患者CTA影像数据用Mimics 19.0建模后输入至3D打印机中,制作用于指导个性化、精准化手术的3D打印心脏实体模型,指导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封堵器大小及鞘管进入肋间的选择。结果:8例干下型室间隔缺损CT诊断室间隔缺损大小为(3.50±1.41) mm,3D打印模型经测量室间隔缺损大小为(3.25±1.28)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946;CT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为(1.91±0.59) mm,3D打印模型中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为(1.81±0.65)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2),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826;术前模拟选用封堵器大小为(4.50±1.41) mm,实际术中选用封堵器大小为(4.25±1.28) mm,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7);术前软件模拟鞘管进入肋间及术中实际导管进入肋间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5),且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为0.898。患者术后行心脏超声示封堵器固定在位,无残余分流,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开合未受影响。结论:干下型室间隔缺损位置较高、靠前、毗邻主动脉瓣,3D打印模型能够很好地显示室间隔缺损与主动脉和肺动脉的空间关系、室间隔缺损距主动脉瓣环的距离、室间隔缺损大小等,可在模型上评估是否可行干下型室间隔缺损封堵手术,并可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大小及鞘管进入肋间,降低封堵的失败率。

  • 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第一临床医学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