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乌卡时代”的来临,模糊性愈发成为当前社会政策的重要属性。基于上海“政策找人”的实践经验,对这一社会救助领域的模糊性政策的执行过程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垂直性政策执行链,政策执行主体倾向于通过提高政策模糊性的方式降低政策冲突性,在从国家、省市到区的政策传递中,逐渐由试验性执行转为行政性执行再转为试验性执行,由此产生了政策执行的第一重偏差——政策目标缩减;在基层政策执行链,政策执行主体以降低模糊性的方式来应对政策执行中的冲突性,在高支持性情境中由试验性执行转向行政性执行,在低支持性情境中则由试验性执行转向象征性执行乃至政治性执行,由此产生了政策执行的第二重偏差——政策目标替代。对复杂环境下的模糊性政策执行,需要进一步关注中间层级政府对政策执行的再模糊化策略,以及对政策执行偏差的情境性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