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紫花苜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紫花苜蓿-虉草(Phalaris arundinacea)(分别用A1,A2,A3表示)按豆禾行数比1∶1,2∶2,1∶2和2∶1(分别用B1,B2,B3,B4表示)混播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建植第1年至第3年混播牧草产量,研究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系统生产力(SP)、种群相对产量(RY)、相对产量总和(RYT)和种间竞争率(CR)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草种类和混播比例对混播系统生产力和种间关系有明显影响。第1年至第3年SP分别以A2,A1和A3组合最高。第1年A2组合禾草RY,CR和RYT显著高于A1和A3组合,且RYT>1。第2年A1,A2和A3组合的RYT及禾草与苜蓿的RY,CR均无显著差异,且RYT>1。第3年A1组合禾草RY和CR显著高于A2组合,其余组合间无显著差异;A3组合RYT(1.0)显著高于A1(0.92)和A2(0.91)组合。在不同混播比例处理中,B4处理三年内SP最高,其次为B1处理, B3处理最低。第1年不同混播比例间禾草RY和CR(B1的CR除外)差异不显著;第2年和第3年B2处理禾草RY(第2年B1的RY除外)和CR显著高于B1,B3和B4处理。综合考虑混播系统生产力及禾草种群稳定性,在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与无芒雀麦或虉草2:2间行混播较适宜。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