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从康有为、陈独秀倡导“美术革命”时起,画界与学界就对晚清的绘画与画论存在着一股偏见,即晚清绘画陈陈相因,笔墨复古,晚清画论亦是处于凝滞状态,缺少新的理论命题,难以见到时代激变的印痕。但历史的真相是否如此?松年的《颐园论画》却给予我们不同的答案。松年论画不泥于今,不囿于规矩法度,尤其是对笔墨的见解,更不落古人窠臼,创造性地提出了“水法”概念,将用水与用笔、用墨、用色并列,并加以纸性辨别,从工具材料的角度辩证分析了笔、墨、水、色的关系和使用方法。松年还敢于冲破晚清画坛复古思潮的笼罩,提出“以造物为师”的主张,从实际生活中撷取艺术素材,改造笔墨程式,强调笔墨与造型的合力与关系。藉由松年《颐园论画》来反观晚清画论,可见20世纪中国画的“写生”“水法”等重大理论命题和技法演进,早在19世纪就已现端倪。晚清的笔墨观念中蕴含着20世纪中国画革命的先声。

  • 单位
    山东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