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生态安全评价与分区研究——以荆门市为例

作者:朱章林; 刘险*; 刘哲; 罗津津
来源:环境保护科学, 2020, 46(06): 27-34.
DOI:10.16803/j.cnki.issn.1004-6216.2020.06.005

摘要

以乡镇为单元,运用PSR模型构建生态安全评价综合指标体系,计算生态安全得分。分析荆门市生态安全空间分布特征以及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生态安全分值空间差异明显,高值区集中分布于东部大洪山、西部荆山以及南部长湖范围部分区域;低值区主要分布在荆门市区、钟祥市南部、沙洋县西部以及京山县东南部部分区域;大致将影响荆门市生态安全的因子总结为城镇发展压迫性、工业污染胁迫型、经济发展受限型和农业面源助推型4种类型;依据综合评价结果可将全市划分为保护优化区、修复维护区、核心改善区、重点促进区和强化治理区5个等级区,并分类构建生态安全维护政策体系。

  • 单位
    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