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北部边疆地区的文教水平相对落后。中原王朝统治者为了改善北疆的文教落后局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主要包括中央官学允许接收北疆学生,国家通过在北疆兴学办校,鼓励、支持北疆地方兴办私学,教授儒家经典,积极向北疆传播儒家思想和文化,用地方官吏进行移风易俗等一系列举措。这些举措提高了边疆的文明水平,加速了边疆儒化倾向,增强了边疆对儒家文化和国家政治制度的认同,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