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疮丸对降植烷诱导小鼠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作用

作者:冀国鑫; 刘雨冬; 杨锡芳; 王仁广; 步洪石; 王淑敏*
来源:特产研究, 2022, 44(06): 16-23.
DOI:10.16720/j.cnki.tcyj.2022.176

摘要

通过建立降植烷诱导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小鼠模型,明确狼疮丸对于SLE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30只6~8周龄雌性小鼠BALB/c被随机分为3组,即对照组(首日单次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5 mL)、模型组(首日单次腹腔注射降植烷0.5 mL)和狼疮丸治疗组(首日腹腔注射降植烷0.5 mL,第2天起狼疮丸每日按剂量灌胃)。注射前及注射后每月采用尿蛋白试纸测定小鼠尿蛋白1次;注射后1、2、3、4、5、6个月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中抗双链DNA抗体(anti-dsDNA)、抗核抗体(anti-ANA)、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6(IL-6);第6个月测定IgG蛋白;6个月处死动物后,观察肾脏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后的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在腹腔注射降植烷1个月后出现尿蛋白升高。4个月时,77.7%小鼠尿蛋白含量达到+++。狼疮丸治疗组可显著改善模型组小鼠尿蛋白含量(P <0.05);ds-DNA、ANA、TNF-、IL-6、IgG浓度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5、P <0.01和P <0.001);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小鼠肾脏中的IgG、CD3表达显著减少(P <0.001)。狼疮丸能降低降植烷诱导的SLE样小鼠模型中尿蛋白、dsDNA、ANA、TNF-、IL-6和IgG的浓度,并能减轻肾脏的损伤程度,对SLE小鼠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