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各类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提出该类型城市公园开放空间的景观提升与规划建议。【方法】以合肥老城区的环城公园开放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游憩行为观察法(SOPARC)、大数据分析、核密度估算法(KDE)、主成分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角度把握该类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1)城市公园开放空间中游憩行为的需求主要来自附近居民、儿童及老人;(2)不同类型的开放空间与游憩行为之间的关系差异较大:绿化空间中游憩行为数量和丰富度最高;铺地空间和广场空间游憩行为发生频率较高,但类型较少;滨水空间游憩行为频率和丰富度均较低;(3)空间开敞度、空间绿化与铺装程度、空间可达性、空间亲水性是空间品质的主要影响因子;(4)大部分空间中观赏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低于3.0件,且主要集中在滨水空间;休闲性游憩行为每百平方米密度最高达10.34件;娱乐性游憩行为密度整体较低且波动趋势平缓;体育性游憩行为密度波动较大。【结论】城市公园开放空间内游憩行为的类型和特征差异较大,且各类游憩行为对空间品质的偏好度不同。
-
单位无锡工艺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