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应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技术评价前降支病变患者的左心室局部心肌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并探讨RT3D-STI对前降支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疑诊为冠心病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12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前降支无狭窄组(20例),前降支轻度狭窄组(冠脉狭窄<50%,30例),前降支中度狭窄组(冠脉狭窄50%~75%,26例),前降支重度狭窄组(冠脉狭窄>75%,36例)。经胸采集常规二维及实时三维全容积图像,获得常规参数及前降支供血区收缩末期的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相应方向的舒张期前1/3时点的应变,计算纵向应变显像舒张指数(L-SI-DI)、径向应变显像舒张指数(R-SIDI)、圆周应变显像舒张指数(C-SI-DI)、面积应变显像舒张指数(A-SI-DI),分析各参数对前降支狭窄程度的诊断价值。结果前降支无狭窄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之间相比,常规超声参数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E、A、E/A、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与无狭窄组相比GLS、GRS、GCS及GA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SI-DI、R-SI-DI、C-SI-DI及A-SI-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前间隔中段L-SI-DI的敏感性、特异性最高,分别为90.0%、81.5%。结论 RT3D-STI技术能够定量评价前降支病变患者心肌功能的改变,前间隔中段L-SI-DI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前降支的狭窄程度,对临床诊断前降支狭窄程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单位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