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学校课程建设关乎教育的整体质量,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与终身成长。当前我国中小学课程建设面临着工具理性的桎梏、还原论思维的钳制和保守化倾向的裹挟等现实困境,导致课程建设成效不佳。中小学课程的学生主体性、师生能动性和内容多元性使得OECD学习框架2030作用于课程建设成为可能,其困境可以通过OECD学习框架2030中的“主体能力”“核心基础”“变革素养”得以化解。OECD学习框架2030启示中小学课程建设应以幸福为旨归、以发展为导向、以适应为准则,让学生都能接受面向未来的优质课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