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指导血液透析超滤,观察结合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对新进入血液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新进入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60例,随机分为A组(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B组(生物电阻抗分析)、C组(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联合生物电阻抗分析)、D组(对照组),动态随访各组治疗前后6个月的RRF变化。A组患者采用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并根据患者心胸比、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量及透析间期低血压、口干、肌肉抽搐等不良反应等传统方式指导透析超滤量;B组为生物电阻抗分析指导透析超滤,饮食为正常蛋白饮食;C组患者采用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并通过生物电阻抗分析指导透析超滤,D组为正常蛋白饮食,与A组相同的传统方式指导透析超滤量。比较4组随访前后的24 h尿量、RRF、平均动脉压、血透超滤量及透析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4组24 h尿量、RRF、平均动脉压、平均透析超滤量随访前后自身相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组白蛋白随访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后,4组RRF及24 h尿量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5.530,F组内=352.146,P<0.05和F组间=765 426.35,F组内=59 645.256,P<0.001);其中C组RRF(6.0±0.6) mL/min在4组中保护程度最好,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下降速度较其余3组更平缓,而A组(4.6±0.5) mL/min、B组(4.8±0.6) mL/min、C组(6.0±0.6) mL/min均较D组(3.7±0.6) mL/min保护程度更好,差异显著(P<0.05)。A组24 h尿量(922.4±85.1)mL、B组24 h尿量(901.9±97.9)mL、C组24 h尿量(1 187.1±211.4)mL均高于D组24 h尿量(653.2±74.2)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透析期间平均超滤量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15.341,F组内=32.625,P<0.01),其中A组(0.85±0.21)L、C组(0.60±0.25)L低于B组(0.92±0.17)L、D组(1.31±0.52)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D 2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访期间各组发生透析不良事件比较,A组发生6起,B组3起,C组1起,D组8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71,P=0.013)。随访后各组收缩压、舒张压、白蛋白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物电阻抗分析法指导血液透析超滤的基础上,透析患者采用α-酮酸配伍低蛋白饮食,能维持患者营养状况,避免低蛋白血症,同时可精确评估透析超滤量,有利于延缓RRF下降速度,保护RRF,同时能显著减少透析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单位江阴市人民医院; 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