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敦煌石窟有一种特殊的供养像,即在佛窟主室东壁门上绘制窟主的父母、祖父母形象或本家族其他长者形象。这种现象自蕃占时期出现,在晚唐归义军时期许多家族窟中多有仿效。结合中晚唐敦煌当地流行"邈真像"的社会现状,并将其佛窟、佛寺或家庙(家祠)甚至墓葬等相关的礼仪建筑联系起来考察,就会发现这类供养像与当时普遍流行的"邈真像"有极大的相似性,同时又是将佛教的"往生极乐"概念与中国传统的羽化成仙观念相结合的产物,表明佛窟功能进一步向具有家庙(家祠)功能的家窟转化。绘制生者的供养像是表达了对家族有功者的旌表,而绘制父母(祖父母)像既有"邈真"的功能,同时又寄寓了祈愿先祖升天、成仙的美好愿望。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