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拟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ESD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的价值。方法 169例拟行ESD治疗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其中72例治疗前行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者为观察组,另97例直接行ESD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年龄、男性比率、肿瘤大小、肿瘤位置、组织病理特征;比较2组ESD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2组ESD治疗后非治愈性切除发生率、治愈性切除率、再次ESD或外科治疗率。结果 2组年龄、男性比率、高级别瘤变比率、高分化腺癌比率、中分化腺癌比率、直肠位置肿瘤比率及肿瘤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经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不符合ESD治疗指征,转外科手术治疗;余68例行ESD治疗,术中无中转外科手术病例,2例术中穿孔者于内镜下闭合成功,2例术后延迟出血者于内镜下止血成功,术中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ESD术后3例发生非治愈性切除,其中1例行外科手术治疗,2例再次行ESD治疗。对照组ESD术中2例发生较大穿孔且内镜下不可闭合转外科手术,2例因粘连严重且病变基底部广基抬举阴性转外科手术,术中无急性大量出血发生;ESD术后10例发生非治愈性切除,其中8例行外科手术,2例再次行ESD治疗。观察组ESD非治愈性切除率(4.4%)、再次ESD或外科治疗率(4.4%)均低于对照组(10.3%、14.4%)(P<0.05),观察组ESD治愈性切除率(95.6%)与对照组(85.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内镜联合放大内镜检查可有效评估早期结直肠患者ESD治疗指征,降低非治愈性切除率,减少术后再次ESD或外科手术概率。
-
单位淄博市中心医院; 中心实验室; 广东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