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绿色农业补贴是激励农业生产主体持续开展化肥减量行动、实现源头防控农田面源污染的重要政策之一,因此考察其产生的化肥减量效应及作用路径意义凸显。【方法】本文将绿色农业补贴中的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补贴试点项目视为政策冲击,首先构建理论模型,从收入效应、要素重置、种植结构调整3种途径探究该政策影响化肥施用强度的内在过程;然后,基于反事实因果分析框架,结合2013—2020年中国县域农业生产的面板数据,运用交叠双重差分(DID)模型和机制检验模型,分别对有机肥补贴的化肥减量效应及影响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1)样本期内,有机肥补贴政策使得试点县化肥施用强度平均降低约7.5%,有效促进了县域化肥减量,主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2)分作物产区来看,该种减量效应在苹果、柑橘、蔬菜和茶叶4种作物产区内具有显著异质性,且在苹果产区最为明显。(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上述减量效果实现主要通过如下两种途径:一是通过增加农业劳动和农业机械技术两种要素投入对化肥产生替代,二是经由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与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之比扩大所产生的结构调整效应实现化肥减量。【结论】本文证实了绿色农业补贴政策能够通过配置农业劳动力、增加农业机械技术投入和调整作物种植结构实现化肥减量增效。因此,建议继续积极有序地通过绿色补贴推广有机肥料,充分认识到不同作物类型对绿色农业补贴实现化肥减量增效的异质性响应,多措并举、扎实稳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