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与心身症状之间的关系,为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19年1-2月,随机抽取潍坊市某高校贫困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共得到767份有效问卷。贫困大学生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敌对、偏执6个因子方面与全国大学生常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自我效能感的贫困生心身症状水平优于低自我效能感的贫困生(P<0.01)。贫困生心身症状总分及各因子得分与解决问题、求助、自我效能感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成熟型应对方式、不成熟型应对方式、混合型应对方式在自我效能感与心身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值分别为-0.73、-1.26、-0.33。结论:自我效能感可直接影响贫困生的心身症状,也可通过应对方式间接影响贫困生的心身症状,应从提高贫困生自我效能感和引导其选择合适的应对方式两个方面对贫困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干预。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