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天津,作为清末直隶总督驻地,成为李鸿章和袁世凯兴办洋务的主要基地,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和洋务运动的崛起。然而异域文化中的天津形象研究乏善可陈。文章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相关分析方法,探究近代英国在津两份报纸《中国时报》和《京津泰晤士报》中的天津形象,梳理了天津城市风貌和文化生活在西方视野中的呈现。在城市风貌上,报纸对天津的新式火车、船、市内交通报道较多,印证了天津近代交通运输的发展和作为北方交通重镇的功能定位;报纸记述的租界内西式园林和各式建筑的兴起,展现了天津中西合璧的城市样貌。在文化生活方面,研究分析了两份报纸对租界内的娱乐活动、节日庆典等的描绘,得出英国媒体中的天津是西方人思念故土的怀旧乌托邦的结论,而对中国文学文化的描述彰显了天津多元文化融合交汇的特征。彼时《中国时报》和《京津泰晤士报》在我国华北地区及英国本土有较大的影响力,是西方人书写中国的窗口。研究提出当代重塑天津形象的方法和途径:北方水陆交通枢纽和近代中西文化碰撞的缩影。研究旨在揭示英国媒体中的天津以北方交通重镇、多国建筑、多元文化的形象出现,实则彰显了殖民者的殖民本质和以西方为中心的文化心理。天津作为英国媒体中的“他者”,完全失去了话语权和表述能力,是西方“注视者”眼中的天津。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