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山西省2012—2017年两个周期宫颈癌检查项目的筛查结果,评价项目实施情况及工作质量。[方法]收集山西省2012—2014年(第2周期)与2015—2017年(第3周期)115个项目县(区)、筛查人数2 587 229人次的宫颈癌筛查项目数据;采用χ2检验比较第2周期和第3周期不同宫颈癌初筛方法阳性病例检出情况,以及进一步检查后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等检出情况。[结果]在第2、3周期项目实施中,运用宫颈细胞学进行初筛的比例逐年上升,由第2周期的30.54%上升到第3周期的65.40%;细胞学初筛阳性率提高,由第2周期的4.2%上升到第3周期的4.8%;阴道镜检查异常率提高,由第2周期的39.64%上升到第3周期的44.33%;组织病理学检查异常率提高,由第2周期的18.99%上升到第3周期的32.11%;χ2值分别为1455.13、278.23、1154.15(P均<0.001)。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由第2周期的156.44/10万增至第3周期的283.15/10万,宫颈癌检出率由第2周期的47.83/10万增至第3周期的54.52/10万,早期诊断率由第2周期的83.83%增至第3周期的87.63%。[结论 ]山西省宫颈癌筛查方案在2012—2017年2个周期中逐步优化,筛查的有效性、准确性明显提升。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的检出率及早期诊断率逐年提高。

  • 单位
    山西省妇幼保健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