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儒家处世观,以往我们多描述为“入世”,或视之为以“入世”为主,以“出世”为辅。事实上,回溯到孔孟便会意识到,我们既不能将其描述为单纯的“入世”,也不宜以“二分”法思维将其笼统概括为“入世”和“出世”,儒家处世观应分“易世”“融世”“出世”三个不同面向。以“三分”法来认识儒家处世观,较为客观公允。儒家处世观是贯通“道”与“时”的行动哲学,是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实用智慧。儒家处世观是既入世又出世、既易世又融世又出世的。孔子“集大成”之称的由来,与处世观话题密切关联,孔子首先在处世态度问题上做到了“集大成”,这对后世影响深远。由此一点,亦可窥见儒家思想、儒学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