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远方的中央权力所构筑的成文法、生疏的公务机构所组成的职业化和冷峻的绩效主义所铺就的标准化,成为现代司法体系中的标配。与传统、本土的“父母官”式的熟人社会司法相比,“陌生”成为现代司法体系的另一面。此前对司法信任的分析,要么致力于司法权威的塑造,要么专注于公平正义的获取,这两者无疑都构筑于认知和理性之上,但却忽视了支撑人类结成社会的另一关键要素——情感。而“陌生”正是情感无以获取信任的重要前提。在今天这个社交媒体和信息技术时代,“远方的哭声”和“附近的丧失”更是加剧了这种剥夺信任的陌生感。司法何以在陌生中立信?本文尝试以法律史中的一场“本土和外来”,亦即“熟悉和陌生”的普通法与衡平法之争,辅以对信任的法哲学分析,来解读现代司法中的信任危机,展示那一代法律人是如何运用手上的智识武器化解这场危机的。由此揭示,作为“陌生”对立面的“本土”,其真正的价值并非被虚构出来的“资源”,而是真实被感知的“信任”。在此基础上,由理性和感性共同塑造的信任才能真正让司法立信。